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伯夷列传哎哟喂,这学者们啊,读书读得可真多,但还是得回归到六经这些经典上找答案。
虽然《诗经》《尚书》这些书有些残缺,但虞夏时代的文化,咱们还是能略知一二的。
想当年尧帝准备退位,想让位给虞舜。
在舜和禹之间,那些诸侯和长官们纷纷推荐,于是他们就在位上试了试,一干就是几十年。
等他们干出成绩来,这才把政权交给他们。
这摆明了是告诉天下人,这国家大权、王者之位,传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但有些人却说,尧曾经想把天下让给许由,结果许由不接受,觉得耻辱就逃跑了。
到了夏朝的时候,还有卞随、务光这样的人。
这又是怎么说的呢?太史公说啊,我登上箕山,看到上面有许由的坟。
孔子在排列古代的仁人圣贤时,像吴太伯、伯夷这些人,他都讲得特别详细。
但我听说许由、务光他们的义气特别高,可他们的事迹却很少见到,这又是为啥呢?孔子曾经说过:“伯夷、叔齐这俩人啊,不记恨别人的旧恶,所以别人也不怎么怨恨他们。”
“他们追求仁德,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好怨恨的呢?”
我对伯夷的遭遇感到悲哀,看了他的诗,觉得挺奇怪的。
传说里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老爸原本想让叔齐继位,结果老爸一死,叔齐却让给了伯夷。
伯夷说:“这是老爸的命令啊。”
然后就跑了。
叔齐也不肯继位,也跑了。
于是国人就立了他们的弟弟为君。
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就想去投奔他。
结果到了那儿,西伯昌已经死了,武王就载着西伯昌的神主,号称文王,向东去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就拦着马进谏说:“老爸死了还没葬,你们就去打仗,这能叫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君王,这能叫仁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杀了他们。
但太公说:“这俩人是讲义气的。”
就把他们扶走了。
武王平定殷商的乱局后,天下都归顺了周朝,但伯夷、叔齐却觉得耻辱,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就隐居在首阳山,靠采薇菜来吃。
后来饿得快要死了,他们就作了首歌。
歌词是这样的:“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薇菜。
以暴制暴啊,却不知这是错的。
神农、虞舜、夏禹这些先人啊,一下子就消失了,我该去哪儿呢?唉,我的命怎么这么衰啊!”
最后他们就饿死在了首阳山。
这么看来,伯夷他们到底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
有人说:“天道可是不偏袒任何人,但总是眷顾那些善良的人。”
那像伯夷、叔齐这样的,算不算善人呢?他们这么积德行善,结果却饿死了!
再说那孔子的七十二贤徒,孔子就特推崇颜渊,说他特好学。
可是颜渊这家伙总是穷得叮当响,连糟糠都不嫌弃,结果还早早夭折了。
这老天爷报答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那盗跖呢,天天杀人放火,吃人肉,残暴得不得了,手下还有几千小弟,横行霸道,结果还活得好好的。
他这是积了什么德啊?这些例子都太明显了。
再说到近代,有些人行为不端,专做坏事,却一辈子逍遥快活,家里富贵得几代都花不完。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