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召穆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
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
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
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
因此天子治理国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所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人乐师朗诵和宣读。
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见辗转上达天子,左右近臣要尽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考察和弥补天子的过失,乐师和太史要负责教导、诲育天子。
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意见,然后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
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
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类财富用度都从这里产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百姓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
百姓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能够产生财用衣食。
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
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的,跟随你的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劝阻。
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
民众反叛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
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但君王不听,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
如果现在杀害太子,君王不会认为我把他当作仇人而发泄怨恨吗?事奉君主的人,即使处在危险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怼,即使有责怪,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
于是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姬静最终免遭杀害。
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
前828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
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
的惯例,起用荣夷公和虢公长父。
这一做法自然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被认为是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就抗议周厉王用“贪暴”
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
,说周厉王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
然后话锋一转,用训诫的口吻讲起历史,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帝,是商王不用旧臣的缘故,周厉王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
。
这类意见还见于《诗·大雅·板》,说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国家的栋梁。
诗中一再强调“大邦”
、“大宗”
,意在不要打破旧的政治秩序。
《诗序》说:“《板》,凡伯刺厉王也”
,郑笺曰:“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也,入为卿士”
。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