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苏辙虽曾位列执政,但晚年也没少和他哥一样被贬来贬去,宋朝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犯罪很少被处死,常见折腾人的方式是贬谪。
官至宰相的基本都会经历一下贬谪,奸臣蔡京还创了四起四落最高记录呢!”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面面相觑,此情此景,他们是不是应该抱头痛哭啊!
这个想法一闪而过,两人都摇了摇头,还是不要啦!
“相较于苏辙捞哥哥,其实我们苏大学士被太后们捞的更多。
才华出众的苏东坡很得太后们喜欢,没少因此得到宽赦。”
“元丰二年,苏轼任湖州知州,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
大家都知道苏轼文采出众,散文、诗词都非常好,还感情充沛,于是这封用词不够谨慎的奏表就被新党抓了小辫子。
即北宋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新党欲置其于死地,可以说几次差点被砍头,此时人情冷暖就表现出来了。
苏辙自然想捞哥哥,但捞不起来。
而朋友有想捞他的,也有在就此远离他的,意外的是已经致仕退休,曾是新党领袖还贬谪过他的王安石竟上书劝说皇帝,救他命来了。”
苏轼和苏辙有些意外,在回来守孝之前,新帝已露出变法的意图,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开始占据上风。
苏家兄弟俩都属于守旧派,能预料到未来可能会和革新派的王安石起什么冲突。
听到王安石贬谪他,苏轼并不意外,意外的是王安石也来捞他。
苏轼属于守旧派,却不是司马迁那种迂腐坚定的守旧派。
他反对变法,是担心变法会伤及百姓。
相对于新党说什么都反对的守旧派,苏轼的更理性,反对是出于具体事实中存在问题的考量,而非维护阶级利益。
这些日子听着天幕,苏轼有些观念已经有了变化。
他意识到大宋确实需要一场变法,然如何变法是关键。
毕竟听天幕之意,王安石最后失败了。
可现在变法才刚开始,若是提前知道了变法的弊端,是不是能补足王安石变法的不足呢?
与其如天幕所言,双方今天东风吹到西风,明天西风吹倒东风,最后倒霉的都是百姓,为何不能各退一步,想个折中的法子?比如像天幕所言,先试点,一条条慢慢做,这样有问题也能及时改正会不会更好?
苏轼将自己的想法与弟弟说了一遍,苏辙听了却有些茫然。
相较于政治上还有些天真的哥哥,苏辙是个更合格的政治家,在变法之事上也更保守。
苏轼能这么快被天幕影响是因为他与天幕一样会基于百姓的利益去思考,相较而言,苏辙身上守旧派印记更深。
兄弟俩少时一起读书,观念契合,感情甚笃。
苏轼的这种转变让苏辙有些不安,他想不到如何反驳哥哥,但又没有完全被哥哥说服,很怕兄弟俩会就此走上不同的道路。
苏轼并没有意识到弟弟的担忧,他希望弟弟与自己一直站在一起,却也不会因为弟弟不能接受自己的转变,就觉得弟弟不再是弟弟。
幼时读书,同一篇文章尚且有不同看法,在政务上,若观点有些差异也不奇怪啊!
人天幕上的主播不也说要求同存异嘛!
“王安石的走表,加上太后也出面求情,苏轼才躲过一劫,被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由当地官员监视。
就是在此期间,苏轼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才有了后来的东坡肉。
在苏轼自号东坡前,东坡肉是叫‘回赠肉’,这个名称也是有典故的。”
“宋神宗熙宁十年,黄河决口,洪水围困徐州。
时任徐州知府的苏轼率领禁军武卫营,亲身和全城百姓筑堤抗洪保城。
徐州百姓感念与他们共存亡的好知州,杀猪宰羊,担酒携菜去衙门慰劳。
苏轼推辞不过,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回赠给百姓。”
听说会有一个与他们共存亡的好知府,即便是被告知了将来的水灾,徐州百姓也没那么害怕了。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