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六章 秩序之外的光(第2页)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秩序可能早在人类社会诞生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个体内在的行为深层机制之中。

它不是文化,也不是制度,它是一种生物性自洽机制。

那天夜里,秦川写下长达七页的实验笔记,最后一句话是:

“系统可以被创造,但秩序必须被发现。”

而这句话,成为原像计划从哲学抽象迈入结构映射的分界点。

紧接着,实验组又开展第二阶段试验:群体非语言协同建模。

他们将四位实验者分别放入可听但不可见的四个独立房间,仅能感知到墙面微弱震动所带来的对方敲击频率,尝试在不说话、不见面、不知道彼此身份的情况下形成一种“共时节奏”。

这种实验被命名为“盲频协同”。

七天后,四人之间开始自然同步频率,并最终形成一个极为稳定的“六拍一休”节奏结构。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彼此在。”

这便是秩序的最原始形态。

不是依赖权威,而是依赖感觉。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实验完成后,秦川在某一夜悄悄写下一句话:

“人类并不一定需要上帝,但人类永远需要可触碰的意义。”

原像计划开展近一年以来,虽然从未发布任何正式研究成果、从未举办一次对外展示、也从不接受任何采访,但它的存在却像一种无法忽视的“暗能量”,悄悄地影响着外部世界。

起初只是一些高校学生在知乎、豆瓣、社交平台上讨论“行为自证系统”的可能性,后来则发展成数十家高校哲学、社会学、行为认知方向的独立研讨社团,开始自发研究“原像结构哲学”。

“它不是系统,而是一面镜子。”

“我们看不到它,但我们透过它,看到了我们自己。”

这些讨论没有明确结论,但都绕不开一个词——自生秩序。

而就在外部讨论逐渐升温之际,一家主流科技杂志突然刊出一篇题为《不可验证系统将如何改变社会信任结构》的长文,全文没有提及“原像”二字,却句句紧扣秦川提出的全部核心思想。

更诡异的是,这篇文章的署名,是秦川曾经公开反对过的一位制度派技术学者。

“他在吸纳你的思想。”江允看到文章后皱眉。

“这很好。”秦川只说了这三个字。

“你不介意被他们包装、引用、甚至改写?”

“我不写给他们,我写给人。”

“可他们正用你的思想,建立另一个系统。”

“那不是我的错,是系统自己怕死。”

“什么意思?”

秦川笑了笑:“当旧秩序开始引用新思想自证正当性,它已经开始腐烂。”

这一场对话之后没几天,原像实验室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来访请求——

来自某大型国资背景研究机构,希望与原像“共建认知自律机制实验框架”,理由是“探索更具人本逻辑的秩序起源模型”。

原像成员听完这个申请文案后,集体陷入长时间沉默。

这封申请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原像的“实验哲学”已经开始对现有体制构成影响力,甚至逼得一部分制度力量主动向其靠拢,以求“逻辑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路红途

官路红途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